梦溪笔谈

《梦溪笔谈》为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沈括所著,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,共26卷,再加上《补笔谈》3卷和《续笔谈》1卷,分故事、辨证、乐律、象数、人事、官政、权智、艺文、书画、技艺、器用、神奇、异事、谬误、讥谑、杂志、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。内容涉及天文学、数学、地理、物理、生物、医学和药学、军事、文学、史学、考古及音乐等学科,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,因此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。
鬲与古铜香炉
【原文】
 
古鼎中有三足皆空,中可容物者,所谓鬲也。煎和之法①,常欲湆在下②、体在上,则易熟而不偏烂,及升鼎③,则浊滓皆归足中。《鼎卦》初六:“鼎颠趾,利出否。”谓浊恶下,须先泻而虚之;九二阳爻,方为鼎实。今京师大屠善熟彘者,钩悬而煮,不使著釜底,亦古人遗意也。又古铜香罏,多镂其底,先入火于罏中,乃以灰覆其上,火盛则难灭而持久。又防罏热灼席,则为盘荐水,以渐其趾,且以承灰灺之坠者④。其他古器,率有曲意,而形制文画,大概多同。盖有所传授,各守师法,后人莫敢辄改。今之众学,人人皆出己意,奇衺浅陋⑤,弃古自用,不止器械而已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煎和:烹调。
 
②湆(qì):肉汁。
 
③升鼎:将肉煮好后取出。出锅。
 
④灺(xiè):燃烧物烧剩下的部分。
 
⑤衺(xié):同“邪”。
 
【翻译】
 
古鼎中有三个脚都是空心的,中间可以容纳东西,也就是所谓的鬲。以烹调肉食的方法,总会希望肉汁在下面,而肉块在上面,这样就容易熟而又不偏烂,等到出锅的时候,渣滓全都归于鼎足中。《鼎卦》中的初六爻辞中说:“颠倒鼎足,可以把不洁之物倒出来。”说的是脏东西沉淀之后,必须先将其倒掉并清空鼎足;九二阳爻,才说鼎足中又可以烹煮东西了。而今京师中的大屠夫都擅长烹煮整只猪,将猪用钩子悬挂着烹煮,不让它附在锅底上,也是古人遗留下来的方法。又有古时候的铜香炉,它的底部大多都有镂孔,(使用时)先把点燃的香饼放在炉中,然后再用灰覆盖在上面,火就很难熄灭而且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久。又为了防止香炉热了之后会灼烧席子,于是又在炉子下面放置了一盘水,并浸泡香炉的三足,并且能够接住落下的香灰。至于其他的古器,大都有曲折的用意,而形状和纹饰,大概都是一样的。大概因为古时候的技艺有所传授,而又各守师法的缘故,后人没有敢擅自更改的。而今的众多学问大多都是各出己意,离奇而又浅陋,丢弃古时候的传统而师心自用,不止器物的制作罢了。
上一篇:钟隐画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王洛印,译注。梦溪笔谈译注[M]。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14. 张富祥,译注。梦溪笔谈[M]。北京:中华书局,2009. 金良年,胡小静,译注。梦溪笔谈全译[M]。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3. 沈括。梦溪笔谈[M]。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2010. 赵德荣,译注。梦溪笔谈(精装珍藏本)[M]。北京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1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