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溪笔谈

《梦溪笔谈》为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沈括所著,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,共26卷,再加上《补笔谈》3卷和《续笔谈》1卷,分故事、辨证、乐律、象数、人事、官政、权智、艺文、书画、技艺、器用、神奇、异事、谬误、讥谑、杂志、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。内容涉及天文学、数学、地理、物理、生物、医学和药学、军事、文学、史学、考古及音乐等学科,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,因此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。
老书吏验伤
【原文】
 
太常博士李处厚知庐州慎县①,尝有殴人死者,处厚往验伤,以糟胾灰汤之类薄之②,都无伤迹,有一老父求见,曰:“邑之老书吏也③,知验伤不见其迹。此易辨也,以新赤油繖日中覆之,以水沃其尸④,其迹必见。”处厚如其言,伤迹宛然。自此江、淮之间,官司往往用此法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太常博士,庐州,慎县:太常博士,太常寺卿的属官,主要掌管宗庙礼仪,负责古今礼仪制度的研究工作;庐州,州名,今安徽合肥;慎县,今安徽肥东梁园。
 
②胾(zì):大的肉块。
 
③书吏:古时候官署中起草和管理文书的吏员。
 
④沃:浇。
 
【翻译】
 
太常博士李处厚任职庐州慎县的县令时,曾经发生了一起斗殴致死的案件,李处厚前去验伤,以糟肉灰汤之类的东西涂抹在尸体上,并没有发现什么伤迹,有一个老父求见,说:“我是县里的一个老书吏,知道你们验伤却没有找出伤迹。这是比较容易分辨的,在太阳正中的时候用新红油伞罩在尸首上,以水浇尸体,伤迹一定会显现出来。”李处厚依照老父的话去做,伤迹果然显现了出来。自此之后江淮地区之间,官府通常会使用这种方法来验看尸体。
下一篇:盐钞法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王洛印,译注。梦溪笔谈译注[M]。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14. 张富祥,译注。梦溪笔谈[M]。北京:中华书局,2009. 金良年,胡小静,译注。梦溪笔谈全译[M]。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3. 沈括。梦溪笔谈[M]。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2010. 赵德荣,译注。梦溪笔谈(精装珍藏本)[M]。北京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1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