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溪笔谈

《梦溪笔谈》为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沈括所著,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,共26卷,再加上《补笔谈》3卷和《续笔谈》1卷,分故事、辨证、乐律、象数、人事、官政、权智、艺文、书画、技艺、器用、神奇、异事、谬误、讥谑、杂志、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。内容涉及天文学、数学、地理、物理、生物、医学和药学、军事、文学、史学、考古及音乐等学科,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,因此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。
《大衍历法》与《奉元历》
【原文】
 
开元《大衍历法》最为精密①,历代用其朔法②。至熙宁中考之,历已后天五十馀刻③,而前世历官皆不能知。《奉元历》乃移其闰朔。熙宁十年,天正元用午时④,新历改用子时,闰十二月改为闰正月。四夷朝贡者用旧历,比来款塞⑤,众论谓气至无显验可据⑥,因此以摇新历,事下有司考定。凡立冬晷景与立春之景相若者也。今二景短长不同,则知天正之气偏也。凡移五十馀刻,立冬、立春之景方停⑦。以此为验,论者乃屈。元会使人亦至⑧,历法遂定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《大衍历法》:唐代开元年间僧一行制定的历法。
 
②朔法:朔策之法,推算每个月的平均长度以此来确定朔日的方法。朔日,每月初一。
 
③刻:古时候的计时单位,一昼夜分为一百刻。
 
④天正:冬至日的临界时分。
 
⑤比来,款塞:比来,接连到来;款塞,原义是扣塞门,古时中原王朝对周边部族政权前来通好的称呼,带有蔑视的意味。
 
⑥气至:节气。
 
⑦停:均匀。
 
⑧元会:元旦当天皇帝朝会群臣以及外宾的典礼。
 
【翻译】
 
开元时期所制定的《大衍历法》最为精密,世代都沿用了其中推算朔策的方法。到了熙宁年间而进行考校,现在的历法已经落后于实际天象五十多刻,而前世的历法官员都没有察觉到这一错误。于是《奉元历》便更改了闰月和朔日的设置。熙宁十年,冬至日的临界时分原本用的是午时,新历改为了子时,闰十二月改为闰正月。四方前来朝贡的各部落都沿用的旧时历法,依据以往的节日接连派遣使者前来通好,朝中大臣便议论所谓的节气并没有显著的气象来当作可检验的依据,所以对新历制度产生了怀疑,并让相关部门对这件事情进行考定。凡是立冬的晷影,和立春时候的晷影是比较相似的。而今依据旧例推算出来的二景长短各不相同,由此可以知道旧时历法对冬至节气的确定还是有偏差的。移动五十余刻,立冬、立春的晷影才算是均匀。以此验证,那些对新历有异议的人才能够无话可说。元旦朝会时各国使臣也都根据新历日期到来,于是新历便确定了下来。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斗建有岁差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王洛印,译注。梦溪笔谈译注[M]。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14. 张富祥,译注。梦溪笔谈[M]。北京:中华书局,2009. 金良年,胡小静,译注。梦溪笔谈全译[M]。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3. 沈括。梦溪笔谈[M]。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2010. 赵德荣,译注。梦溪笔谈(精装珍藏本)[M]。北京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1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