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建有岁差

【原文】
 
正月寅,二月卯,谓之“建”①,其说谓斗杓所建②,不必用此说。但春为寅、卯、辰③,夏为巳、午、未,理自当然,不须因斗建也。缘斗建有岁差④,盖古人未有岁差之法。《颛帝历》⑤:“冬至日宿牛初⑥。”今宿斗六度。古者正月斗杓建寅,今则正月建丑矣。又岁与岁合⑦,今亦差一辰⑧。《尧曲》曰⑨:“日短星昴⑩。”今乃日短星东壁⑪。此皆随岁差移也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建:北斗的斗柄初昏(黄昏开始的时候)所指的方位。
 
②斗杓(biāo):斗柄。
 
③春为寅、卯、辰:春季为三个月,一月、二月、三月。斗柄所指的方位所对应的是十二时辰中的寅、卯、辰,所以说春为寅、卯、辰。
 
④岁差: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会对地球赤道带来微弱的影响,使得地轴围绕黄道轴做圆锥形运动,慢慢向西移动,大概26000年会环绕一周,使得春分点以每年50.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动,此现象被称为岁差。
 
⑤《颛帝历》:古时六历之一,秦朝统一之后,颁发于全国。
 
⑥冬至日宿牛初:指的是冬至时太阳会停留在牛宿零度。
 
⑦岁与岁合:将古时候和现在每年正月斗柄所指的方位作对比。
 
⑧一辰:一辰大概是30°,一天有十二个时辰。
 
⑨《尧曲》:《尚书》的篇目之一,主要记述了唐尧的功德和言行举止。
 
⑩日短星昴(mǎo):冬至日时黄昏时刻昴宿在天顶。日短,白天最短的一天,也就是冬至日。
 
⑪东壁:即壁宿。
 
【翻译】
 
正月指的是寅,二月指的是卯,称为“建”,一般认为这是斗柄所指的方向,其实大可不必采用这种说法。不过春为寅、卯、辰,夏为巳、午、未,这是理所当然的,不用依据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认。因为斗柄所指的方向会有岁差,大概古时候的人并不知道岁差之法。《颛帝历》:“冬至日宿牛初。”而今的冬至日太阳会停留在斗宿六度的地方。古时候的正月斗柄所指的位置在寅,而今正月斗柄所指的位置在丑。又将古时候和现在每年正月斗柄所指的方位作对比,现在的位置也相差了一个辰位。《尧曲》中说:“日短星昴。”而今冬至日时却是壁宿在天顶。这些都是因为岁差的缘故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