郊庙册文

【原文】
 
上亲郊,郊庙①册文皆曰“恭荐岁事”。先景灵宫②,谓之“朝献”;次太庙,谓之“朝飨”;末乃有事于南郊。予集《郊式》时,曾预讨论③,常疑其次序,若先为尊,则郊不应在庙后;若后为尊,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。求其所从来,盖有所因④。按唐故事,凡有事于上帝,则百神皆预,遣使祭告,唯太清宫、太庙则皇帝亲行⑤。其册祝皆曰:“取某月某日,有事于某所,不敢不告。”宫、庙谓之“奏告”,余皆谓之“祭告”。唯有事于南郊,方为“正祠”⑥。至天宝九载,乃下诏曰:“‘告’者,上告下之词。今后太清宫宜称‘朝献’,太庙称‘朝飨’。”自此遂失“奏告”之名,册文皆为“正祠”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郊庙:郊祀和庙祀,也就是祭天、祭祖的活动。
 
②景灵宫:宋朝皇帝奉祠本朝历代世帝、后的宫室。
 
③预:参与。
 
④盖:对缘由的推论。
 
⑤太清宫:唐王朝李氏自称是老子的后裔,所以在京师修建庙观以祭祀老子。唐高宗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;唐玄宗时期,命令各地建立玄元皇帝庙,而在京师的庙宇称为玄元宫,后改为太清宫。
 
⑥正祠:按照常规进行的正式典礼。
 
【翻译】
 
皇帝亲临南郊,参加祭天、祭祖的活动,册文上都说“恭荐岁事”。先前往景灵宫祭祀,称为“朝献”;再前往太庙祭祀,称为“朝飨”;最后才会前往南郊祭祀。我在编撰《郊式》的时候,曾经参与过这方面的讨论,经常会怀疑它们的次序,如果说先行祭祀的为尊,那么郊祀不应该在庙祀之后;如若最后祭祀的为尊,那么景灵宫不应该排在太庙之前。考究这种祭祀次序的由来,也是有原因的。根据唐朝时期的制度,凡是祭祀天帝的时候,皇帝都会事先派遣使者,前去祭祀众多其他的神庙,只有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典礼是由皇帝亲自参加的。其典册、祝告的文字都称:“取某月某日,有事于某所,不敢不告。”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称为“奏告”,其他的都称为“祭告”。只有在南郊祭祀的时候,才称为“正祠”。到了天宝九年,皇帝又下诏说:“‘告’,是上位者对下位者谈事时的用词。今后祭祀太清宫的时候应该称‘朝献’,祭祀太庙时称为‘朝飨’。”自此就没有“奏告”这个称呼了,册文中则(将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)都称为“正祠”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