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书画的人,大多都只注重书画家的名字。偶尔听闻某个作品出自钟繇、王羲之、顾恺之、陆探微之手,看到的人便争相购买,这就是所说的耳鉴。还有观赏画作的时候用手去摩挲的,相传以手指触摸画布而没有凸起感觉的是佳作,这种鉴赏方式又在耳鉴之下,称为揣骨听声(原意指盲人占卜,占卜的人用手触摸人的...
欧阳修曾经得到了一幅画着牡丹丛的古画,牡丹丛下还有一只猫,但欧阳修并不知道这幅画的精拙如何。丞相正肃吴公和欧阳修是姻家,一见到这幅画便说:这是正午时候的牡丹。从何处看出的呢?牡丹花的花朵披散开来而颜色比较干燥,这正是正午时的花;猫的瞳孔成一条线,这正是正午时候的猫。如若是早上带着露水的花,那么花房就...
相国寺里的旧壁画,出自高益之手。其中的一堵墙上画着众乐工奏乐的场景,是最有意趣的。人们多认为其中有一处毛病为弹琵琶的人误拨了下弦,各个管乐器都是发的四字音。而琵琶的四字音在上弦,此处拨的却是下弦,所以是错误的。我却认为这并非是错误。大概是管乐器是通过手指离开气孔发声,而琵琶则是通过手指...
书画的精妙之处,应该以心神去领会,很难从形迹上来求得。世间观赏画作的人,大多也只能指摘画作中的形象、位置、色彩等方面的瑕疵罢了,至于能够潜心思索画作中的深刻意境的人,那就非常罕见了。比如张彦远的《画评》中说:王维画景物时,大多不会询问四时节气,比如画花的时候,往往会将(不同季节盛开的)桃、杏、芙蓉、...
王仲至浏览我们家收藏的画作,最喜爱王维所画的《黄梅出山图》,大概是其中所画的黄梅、曹溪两个人,气韵神情以及检点的态度,都和他们的为人比较相似。阅读关于此二人的传记,再看看王维所画的这幅画,便能够想象出此二人的真实形象了。
画牛、画虎的时候都会画上毛,唯独画马的时候不会画毛。我曾经就此询问过画工,画工说:马毛太细,不可以画。我责问他说:老鼠的毛更细,为何可以画呢?画工无法回答。但凡是画马,画的大一点也不过是一尺有余,这是以大为小,所以毛比较细而没办法画;老鼠画的则如真鼠一般大,自然是可以画毛的。然而画牛、...
又有李成画山上的亭馆以及楼塔之类的事物,都是以仰观的方式画飞檐,他的解释是自下向上望,如同人站在平地上以仰望楼塔的飞檐结构,甚至可以看到楼塔的椽子。这个言论是不正确的。但凡山水画的画法,大约都是以大观小,就好比人观看假山。如果像观看真山一样去画的话,从下向上望,也只能看到一重山,又岂能看到重重山峦呢?山...
画工画佛像身上的光,有的将光画成扇子那样的扁圆形,佛身偏于一侧的时候则佛光也偏于一侧,这是非常错误的。大概他们仅见到过木雕的佛像,而却不知道佛光通常是圆形的。又有人画行走的佛的光,光尾朝后,称为顺风光,这也是极为荒谬的。佛光乃是修成正果的光,即便是世界毁灭时的劫风也是无法吹动的,又岂是一般的风所...
度支员外郎宋迪擅长绘画,尤其擅长平远山水,他最为得意的作品有《平沙雁落》《远浦帆归》《山市晴岚》《江天暮雪》《洞庭秋月》《潇湘夜雨》《烟寺晚钟》《渔村落照》,称为八景,被喜欢的人广为传播。往年小窑村的陈用之擅长绘画,宋迪看到过他画的山水画,对陈用之说:你的画的确精巧,但是少了天然的情趣。&...
南唐的徐铉比较擅长小篆,对着太阳看他的作品,都会有一缕浓墨,正好在笔画的中间;至于笔画的屈折处,在正中也有一缕浓墨,从没有偏侧的情况。这是因为笔锋比较直而又不倒退不偏侧,所以笔锋常常位于笔画的正中间,这是小篆书法的运笔方法。徐铉曾经自言:我晚年的时候才摸索出了歪扁之法。凡是小篆都喜欢瘦长,歪扁之...
《名画录》中说:吴道子曾经画佛像,只留下圆形的佛光没有画,当众人前来观看的时候,他便对着众人举手一挥,画出来的圆形佛光犹如圆规那般规矩,观看的人没有不惊讶的。画家这样做自然有其自己的方法,只要将肩膀倚在墙壁上,将胳膊伸直并从头顶上挥开来,得出的圆形自然就如同圆规的矩度,其笔画的粗细,则可以以一个...
两晋、刘宋时期的人物墨迹,大多都是吊丧、问疾类的信件。唐朝贞观年间,求购前世墨迹的管制比较严厉,如若不是吊丧、问疾类的书信,都要收入到皇宫之中。士大夫家中所存的,都是当时朝中所不愿收入的,所以才得以流传至今。
宋初,江南布衣徐熙、后蜀翰林待诏黄筌,都以擅长绘画而闻名,尤其擅长画花竹。平定后蜀后,黄筌和他的儿子居宝、居寀、居实,还有弟弟惟亮,都隶属于翰林图画院,善于绘画的名声兴起一时。在江南被平定后,徐熙前往京师,也进入翰林图画院任职。品评他们绘画的格调,黄氏父子在画花的时候,其精妙之处在于着色,用笔极为鲜艳细...
我的侄子沈辽喜好书法,曾经谈论说:书法的神韵,虽然要通过领悟才可以得到,然而书法的规矩是一定要依靠讲论来学习的。经常看到世间的人写字时的毛病,便是在合体字的拆合安排上并没有章法。凡是有用两个字、三个字、四个字合为一个字的,都必须使得字字都可以拆开。如若笔画多少相近的,就必须让它们的大小均匀。所说的笔...
王羲之的书法作品,旧时传闻只有《乐毅论》才是王羲之亲笔书写于石头上的,其他的都是以纸本、绢本流传的。唐太宗曾经得到了王羲之父子的墨迹,唯有《乐毅论》的石刻版本尚存,之后又随太宗葬于昭陵。朱梁时,耀州节度使温韬挖掘昭陵时得到了《乐毅论》,于是又再次流传于人间。有人说:(石刻在随葬的时候被)公主以伪造的石刻...
江南中主时期,有北苑使董源比较擅长绘画,尤其擅长秋岚远景的画作,大多描写的是江南的真山真水,不作奇特峻峭的笔法。之后建业僧人巨然,继承了董源的笔法,都得其妙理。大体上董源以及巨然的水墨画,都适合远观。他们用笔都非常潦草,近距离观看,几乎看不出类似于物象的东西;远距离观看则景物显露,幽情远思,犹如看到了一...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