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亲临南郊,参加祭天、祭祖的活动,册文上都说恭荐岁事。先前往景灵宫祭祀,称为朝献;再前往太庙祭祀,称为朝飨;最后才会前往南郊祭祀。我在编撰《郊式》的时候,曾经参与过这方面的讨论,经常会怀疑它们的次序,如果说先行祭祀的为尊,那么郊祀不应该在庙祀之后;如若最后祭祀的为尊,那么景...
正衙的法座,是用香木制成的,用金饰修饰外表,四条腿,圆角,座位前面稍微有些凹陷,座位的表面是用织藤制成的。皇帝每次出行,就让年迈的太监坐在马上抱着这个坐具,称为驾头。皇帝座驾后的曲柄伞称为筤,被左右的两柄扇子夹着,统称为扇筤,上面都绣着花纹,也有使用金线绣花的,这就是古时候的...
唐朝时期的翰林院设置在皇宫里,是皇帝的闲居之所,浴堂殿、承明殿和金銮殿都在翰林院的附近。在那里就职的人,从学士之下,工匠、艺伎以及隶属于翰林院的官员,都称为翰林,就好比现在的翰林医官、翰林待诏之类。只有翰林茶酒司称为翰林司,大约是因为沿袭习俗而省略的。
唐朝时期的制度,从宰相以下,新任命的官员都没有宣召的礼节,唯独会宣召学士。大约是因为学士院地处禁苑,不是内臣宣召,就无法进入的缘故,所以在学士院的院门处还另外设置了旁门,也是因为它通往禁苑的缘故。而学士院的北门,是因为它在浴堂殿的南面,便于应召皇帝的命令。而今新任命的学士,要从东华门进入,到左承天门下马...
学士院的玉堂,太宗皇帝曾经亲自前往。至今只有学士任职之日才被允许坐在大堂正座上,其他的日子都不敢擅自坐上去。根据旧例,正堂上设置供起草文件使用的台子,每当给皇帝起草诏令时,学士都要穿戴好官服端坐在台前。而现在已经不会这样了,只留下一张空台子而已。玉堂东面承旨的閤子,上面还有火燃烧的痕迹。太宗曾经在晚上来...
东、西头的供奉官,原本是唐朝时期从官的名称。自从永徽之后,皇上大多居住在大明宫,又在大明宫设置了从官,称为东头供奉官。原来西边皇宫的从官也没有废除,称为西头供奉官。
唐朝的制度,中书省、门下省的供奉官朝会时东西对立,称为蛾眉班。本朝初年,供奉班横列于百官之前。王溥从宰相改任为太子傅时,因为他所在的一品班在供奉班的后面,于是皇帝便让供奉班依旧东西分立。庆历年间,贾安公(贾昌朝)担任中丞,认为东西班相互作揖不符合礼法,便下令又更改为横列。而今供奉班在初叙班的时候...
中国的衣冠服饰,自北齐以来,所用的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。窄袖、绯绿短衣、长筒靴、带有装饰的腰带,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。穿窄袖上衣便于驰骋射箭,短衣、长筒靴便于跋涉草地。北方的少数民族非常喜欢野草茂盛的地方,常常在其间居住,我在出使北面的辽国时都亲眼见到过。即便是王庭也建立在深草中。我到达辽国王庭...
幞头,又称为四脚,就是它的四条带子。两条带子垂在脑后,两条带子反系在头上,由下巴颏处折返于头顶,所以也称为折上巾。唐朝的制度,只有皇帝的幞头能够使用硬脚。晚唐方镇擅自发号施令,才开始越级使用硬脚。本朝的幞头有直脚、局脚、交脚、朝天、顺风,共五种,只有直脚是没有贵贱之分而都可以使用的。还...
我兼任史馆检讨时,曾参与讨论枢密院札子中所问宣、头的由来。我考究唐朝时期的先例,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,都会写成四份,其中一份为底本,一份为宣本。此处的宣意为颁行的意思,并没有作为文书的名字。晚唐时期枢密使在宫廷内苑接受诏令,出来之后再将诏令交付给中书省,就是所谓的宣。中书省接受诏令,并...
百官在中书省拜见宰相,九卿以下的官员,等到中书省的办事人员高呼一声屈,便迈小碎步快走而入。宰相作揖和送茶的时候,相关人员都会高声赞喝,称为屈揖(来者屈身还揖)。有待制以上的官员前来拜见时,则说请某官,也不会行屈揖礼,离开的时候还会不断地为他奉茶。在宰相坐席的南面横向设置百官的...
唐朝的制度,丞郎拜官后要前往笼门答谢。而今三司副使以上的官员拜官后,要在阶上行跪拜礼并舞蹈;三司副使以下的官员拜官后则在阶下跪拜,但不用舞蹈。这也是唐朝时期笼门谢恩的旧时制度。
学士院的第三厅,学士閤子前面有一棵巨大的槐树,素来被称为槐厅。相传之前在这个閤子居住过的人,大多都升任了宰相。于是学士们争相入住槐厅,以至于出现了将别人行李强行搬出此屋而占据这个閤子的人。我做学士的时候,曾经亲眼看到过这样的事。
《集贤院记》中记载:开元时期的旧制,校书官都被允许称为学士。而今在三馆任职的人,都被称为学士,是沿用了开元年间的旧制。
馆阁新书重新校对定本时,如若发现有错误的地方,都会用雌黄加以涂改。我曾经对改错字的方法进行比对:用刀刮洗会损伤纸张,用纸贴的方式又容易脱落,用铅粉涂抹则字迹不容易覆盖,需要涂好几遍才能够将错字磨灭。只有用雌黄涂一遍就可以磨灭错字,时间久了也不会脱落。古人将雌黄和铅粉称为铅黄,大约素来就使用雌黄这...
我在担任鄜延经略使时新建了一处办事的地方,称为五司厅。延州府的正厅是都督厅,治理延州事宜;五司厅治理鄜延路军事,好比唐朝时期的节度使。五司是指经略司、安抚司、总管司、节度司、观察司。唐朝的制度,凡是方镇的都会兼任节度使、观察使、处置使的职位。而今节度使的职位,大多归于总管司;观察使归于安抚司;处...
银台司监管门下省的封驳事务,这乃是给事中的职责,所以银台司应该隶属门下省,在以往的旧例中它则隶属枢密院。银台司的行文都采用札子的方式送往寺监;寺监送往银台司的行文则使用申状,即便是三司,向银台司行文时,也称为上银台。银台司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,初冬时节皇帝都要赏赐给他们翠毛锦袍。学士以上的官员,则...
前代藏书,分别隶属好几个地方,是为了防止因水灾、火灾而全部散亡的危险。而今三馆、秘阁,凡是藏书的地方有四处,然而全部都设置在崇文院中。其中的国家图书,大多被人盗走,而士大夫之家却往往能够得到。嘉祐年间,朝廷设置了八位编校人员,负责四馆书籍的相互校对工作。并给他们配了一百位负责抄写的官吏,都用黄纸所装订成...
旧时翰林学士的地位清闲而又亲近于皇帝,也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。文馆的职务,自校理以上,都有职钱,而唯有内、外两制的官员没有职钱。杨大年做了很长时间的学士,家境贫寒,请求外放任职,辞表文书写了上千字,其中有两联这样写道:空占着甘泉从臣的职位,最后却成为像若敖氏一般的饿鬼。孔子的随从弟子们饿得无法起身,东...
京师百官上任的那天,只有翰林学士奉旨设宴时可以使用乐舞,其他的官员哪怕是官拜宰相,也没有这样的礼仪。优伶都是开封府亲点召集的。陈和叔任职翰林学士,当时他还兼任开封知府,于是便不用歌舞女艺人了。学士院奉旨设宴而不用女艺人的成例,便是从陈和叔开始的。
礼部贡院举行进士考试的那天,会在阶前设置香案,知举官和举人相互对拜,这是唐朝时期的旧制。为举人事先安排的位置以及一应物品的供给陈设都极其排场,相关部门还给他们准备了茶水和饮品。至于学究科的考试,则都撤去了帐幕、毡席之类的物品,也没有茶水、饮品,渴了就喝研墨的水,每个考生的嘴巴都被染黑了。这并非是故意为难...
嘉祐年间,贡院将合格的举人名册上奏给皇帝,还没有殿试,京城的人便开始妄传王俊民是状元,不知道这种言论是如何兴起的,人们也不知道王俊民是何人。等到了殿试,当时王安石为知制诰,和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两个人同为详定官。旧时的制度,殿试举人,设立初考官先确定合格者的等级次序,然后封弥试卷,送给覆考官审查,再...
选人不能乘马进入宫门。天圣年间,让选人任职馆职,开始于欧阳修、黄鉴等人,他们都是从左掖门下马入馆,当时将此称为步行学士。嘉祐年间,在崇文院设置了编校局,校官都被允许乘马到达院门口。之后中书五房设置了学习事官,依据惯例也可以乘马进入官署。
皇帝的车驾出行时,前驱称为队,就是古时候负责清除闲杂人等的队伍。其次为卫仗,卫仗,为古代进入宫门的法令,是古时候的外仗。队伍的中间部分则称为禁围,就是殿中仗。《周礼天官掌舍》记载:没有宫殿,便让人站立以代表门。而今称为殿门。天武官,从天底下挑选出八位个子最...
我曾经购买过后唐闵帝应顺元年时期的一通档案,乃是除授宰相刘昫兼任三司堂的档案。档案前面还有拟好的奏状说:具官刘昫。右,拜伏奏上,以刘昫有治国的才能,辅佐帝王的心意真切,正逢陛下登基而应该效仿天地建立功德时,实际上也依赖于他初始的谋划经营。陛下应该厚重于他,委任他监管三司事并掌管财政,期待国家可以逐步...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